两类资产要重配 ,一类是黄金,一类是国债 。
这轮人民币升值可能达到6.9 、6.8
我们当前面临的困难和压力,是有目共睹的。在讨论如何应对之前 ,我们首先需要分析,当前困难是如何形成的。
我做宏观研究30多年了,但目前这种情况是我在宏观研究生涯中从未遇到过的 。
过去经济有周期 ,都是一些短周期,稍微承受一下就会过去。
但现在不同,从2021年到现在为止,楼市和股市一直在下跌 ,这种困难是前所未有的。
我认为主要有两大原因:结构性原因和周期性原因 。这对应着产能过剩和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。
全球经济此消彼长,中国在过去30多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。但如果我们再深入观察,会发现欧盟一直在下滑 ,美国在2011年之后趋稳,而中国增速开始放缓。
特别是到了2021年,存在一个拐点 。2021年 ,中国经济占全球份额达到了18.3%,而人口占全球份额为17.6%,已经超过了全球平均水平。
但连续两年 ,即2022年和2023年,美国经济份额上升,中国份额下降 ,中美之间的差距在扩大。
今年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 。之前的差距扩大,主要是由于人民币贬值,但最近人民币又开始升值,我估计这轮人民币对美元会突破7 ,可能达到6.9或6.8。这是因为美联储在时隔四年后降息,这一轮降息估计会持续到2026年。在这个过程中,美元指数已经在100左右 ,应该会突破100,人民币又会经历一次升值过程 。
因此,我们在考虑问题时 ,不能总是用惯性思维,认为人民币一定会贬值,美元一定会升值。世界上没有什么是绝对的 ,一切都有阶段性的变化。
租售比仍然偏高,对房价有长期抑制作用
所谓的新房销售面积下跌到多少就能见底,这个说法并不成立 。这就像股市一样 ,股市出现地量,股价就会涨了吗?最终股价的上涨下跌,还是由它的估值水平决定的。
目前,中国房地产租售比 ,在核心城市是1.5%~2%,基本上低于2%,远低于全球核心城市的平均水平4.2%。如果要达到4.2%的水平 ,房价还要跌多少?
我们不能仅仅因为销售量达到一定水平,就认为房价会触底 。我认为目前的租售比仍然偏高,这对房价有长期的抑制作用。
如果房价不能上涨 ,股市表现也不好,那么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就会下降。财产性收入下降既会影响到居民购房的意愿,又会影响到居民消费的意愿。
我们不能只看到现在的经济下行 ,还要看到经济持续下行带来的乘数效应 。这个乘数效应是全方位的。比如,财政支出减少,财政支出与收入密切相关;财政在收缩 ,金融在收缩,实体经济在收缩。
我建议,大家对于2021年要深入研究 。这一年不仅是房地产的拐点——长达二十年的房地产上升阶段结束了,其他具有金融属性的收藏品价格的拐点 ,也发生在2021年。
我们要考虑更宏大的背景,比如人口老龄化的加速过程。
中央政府加杠杆,每年发5万亿特别国债
资产荒是客观事实 。10年期国债收益率可能会到 “1 时代 ”。
金融收缩的背后 ,是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投资意愿下降。1~8月份,民间投资增速是负的,居民房贷余额是下降的 ,M1连续6个月负增长,现金增长率在上升 。
所以,这些问题不是到现在为止就见底了。
我也不知道会怎么样 ,因为这一轮的经济下行,我们每个人都没有经历过。全球也没有经历过 。
中国这么一个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处在下行的过程当中,而下行的主要因素是房地产长周期的下行。
我从2022年就开始建议 ,政府要加杠杆。因为企业在去杠杆,居民在去杠杆,我们要实现稳增长,只有政府加杠杆。但政府加杠杆不等于地方政府加杠杆 ,应该是中央政府加杠杆 。
我们政府的债务结构太不合理了,大部分都是地方政府的债务,其他国家都是中央政府的债务。因为中央政府信誉好、融资成本低 ,所以就应该中央政府加杠杆。
既然资产荒,大家都要国债,央行也说 ,国债收益率下降速度过快,那就多发国债 。每年发5万亿元,十年发50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。没有后果 ,只有好处。
我们中央政府杠杆水平太低了,才20% 。发了50万亿元之后,大概不到50%。美国联邦政府的杠杆水平是120%。所以我们中央政府加杠杆的空间很大 。
要避免通缩 ,并购机会大幅增加
我们要避免通缩,日本在房地产破灭之后长期陷入了通缩。老百姓收入在不断下降,到目前为止,日本老百姓收入比上世纪90年代还低。
我们要做的 ,就是不断给老百姓增加收入,消费才能起来,投资才能起来 。
所以这5万亿 ,主要不是搞投资,而是要搞民生。投资过剩了,投资回报率很低。
要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 ,要严格中小金融机构准入标准和监管要求,推动兼并重组,实现减量提质。
今后的机会在哪里?A股市场的机会在哪里?我觉得 ,并购机会大幅增加 。因为经济下行过程中,企业日子不好过,很多企业经营不下去 ,通过并购重组的方式,让企业数量减少。美国80%的股票消失了,A股市场退市股票大概2%都不到。以后大量公司会退市,大量公司会被收购兼并 。
利率还是会下行 ,有定力不等于不降息
我认为,利率可能还是会下行。
美联储已经降息了。大家盼着央行下调LPR,结果1年期、 5年期都没有下调 ,说明央行非常有定力 。但有定力不等于不降息,我们实际利率水平还是处在历史高位,比美国要高。
明年GDP增速 ,我估计肯定比今年低。如果明年经济再下行的话,我们要提前做出反应 。
这一轮美联储降息,我觉得还是不错的 ,50个基点。因为美联储认为,通胀不是它第一担心的问题,就业是它第一担心的问题。既然就业是第一担心的 ,那就应该提前做出反应 。
所以,政策应该成为先行指标,而不是滞后指标。如果老是把政策作为滞后指标的话,那等政策出台 ,已经没啥效果了。政策要提前市场的反应而反应。
美联储并没有把握说,通胀一定会回落,它也没有一定的把握说 ,失业率一定会上升 。但它有一个很简单的逻辑——现在对于就业的担心超过了对于通胀的担心,既然如此,那就降息。
这轮降息 ,我觉得美国联邦基金利率应该会破3,现在是5,空间很大。
所以 ,应对资产荒,现在地方债务压力那么大,消费这么弱 ,资本市场债券价格在不断上涨,大家对债券需求量那么大,从供需关系角度来看,我们也应该要超发国债 。
创造价值的公司是少数
资本市场是不是中国经济的晴雨表?肯定是。
有人说 ,我们GDP那么好,为什么股市那么差?美国GDP那么差,为什么股市那么好?
因为股市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的质量 ,而不是经济增长的总量。因为质量是由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、上市公司的成长性来决定的 。
美国股市上涨靠10%的股票拉动,90%的股票都没涨,甚至下跌。
所以 ,随着经济的越来越成熟,企业分化会越来越严重。
从1985年到现在为止,美国所有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中位数只有1.1% 。美国股票的平均寿命是14.5年 ,中位数只有8.9年,寿命都很短,大部分公司都会消失。
所以 ,我们一定要买能够活下去的公司。
创造价值的公司,总是少数的 。从2010年至今,美国股市占比12.5%的650家公司,合计创造了69万亿美元的净财富 ,占比87%的4540家以上的公司,累计创造净财富为零。
所以,这一定是一个强者恒强、优胜劣汰的过程。
A股跌到现在 ,估值水平已经大幅度回落了。但里面也存在结构性问题 。有相当一批小市值公司估值水平太高,不值那个钱,但投资者给了他们太高的估值。这在未来可能还会面临比较长时间的调整。
中国经济进入一个存量经济主导的阶段——过去中国经济10%的增长 ,是增量经济;现在5%左右了,将来可能还会更低,它的存量特征越来越明显 。
所以 ,肯定是一个分化的过程——强者恒强,优胜劣汰,此消彼长。这三个特征 ,大家一定要记住。优秀公司是少数的 。
对于A股市场来讲,买指数可能比买股票更好买一点,因为指数是被动投资,本身编制指数也是优胜劣汰 ,把差的公司踢出去,好的公司留下来。
从发展的维度来看,按照三中全会的要求 ,中国经济高质量增长,提升新质生产力,行业轮动也是必然的。
比如说2018年~2024年 ,A股市场上涨幅前20名的行业公司分布,电力设备和新能源在第一位,第二位是电子 。这跟我们现在的行业发展趋势是特别吻合的。
黄金+国债
两类资产我们要重配 ,一类是黄金,一类是国债。
而我对黄金的推荐是在 2016 年,从2016年至今 ,我从来没有说,黄金见顶了 。
我们对世界要有一个基本判断,我们正处在一个80年的和平期,人类历史上没有过的。这80年虽然和平 ,但内含着尖锐的矛盾。从地缘政治,到贸易战,到科技战 ,到两个大国之间的博弈,到现在的俄乌冲突等,这会导致全球经济陷入低增长、高震荡。所以 ,配置黄金的逻辑,不仅是利率的下行,还有地缘政治等因素 。
盛世珠宝 ,乱世黄金。
我们对未来世界还是要有一个理性的认识。
(作者系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)
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“首席经济学家论坛” 。